佛教四大天王如何区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7:35:18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佛教的四大天王的区分大都是根据明代小说《封神演义》里面的魔家四将来区分的,而且被冠以风调雨顺的名义。增长天王持剑职风,广目天王持琵琶职调,多闻天王持伞职雨,持国天王持紫金龙职顺。这些说法基本是在明代形成的。
我想问下大家,从佛教传入中国到明代的时间里面是如何区分四大天王的,(比如冠,服饰,法器了等等)?
下面两位的答案我是知道的,而且这样的说法都是基本在明代形成的。我是想问一下在一些石窟和寺庙中所见到的形象,如山西大同华严寺的四大天王,均持长剑,肤色相同,如何来区分?
又如在山西五台佛光寺的大雄宝殿中的两个天王,如何来区分?另外在敦煌彩塑中很多是塑有两个天王,这个如何来区分?

下面是比较简单的方法
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持琵琶
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
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

四大天王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个住一山个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又有六重,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为四天王及他们的随从的住所)。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首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部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zt

佛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