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家教 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07:03
谢谢!!!!

《宋史•苏轼传》说苏轼被录为第二名,是因为欧阳修认为那是曾巩的文章,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如果把学生录为第一,恐朝野非议,于是录为第二名。此说不合情理,未必当真。如果考官不作弊,并不能确认考卷属谁。这是文人“为尊者讳”的老毛病,替名人——“六一居士”文过饰非。倒是上面的故事符合情理,老师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学生委屈,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但是,因为上面的对话使老师无地自容,当然也就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而且这负面效应,很快就立竿见影。
皇帝想起用苏轼,给他的官也不小——政治局第一秘书,不但列席政治局会议,还专门负责起草政治局重大决策文件。但是,时任政府行政长官的韩琦不同意。韩琦说:“苏轼这个人啊,是个奇才,志存高远,前途无可限量。但是现在就提拔他坐这样高的位置,恐怕大家不服气,对他个人的影响也不大好。”皇帝想,既然这样,那就给他低一点的位置,当个机要秘书,给政治局会议做记录吧。韩琦仍然不同意,说:“那也有问题,机要秘书与第一秘书,属于同一类,只是级别和分工不同,都能够参与政治局的活动,还是提拔太快。应该让他在下面多多锻炼。如是者三,皇帝只好妥协,让苏轼远离最高权利中心,到直史馆做个“清官”——清闲之官。
这就是苏轼自找的,谁让你有那么高的才干?有就不行。你苏轼能唱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情壮志,又有“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山林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抱负。皇帝喜欢,可同僚们不喜欢。不但不喜欢,而且还讨厌。所谓“是龙你得趴着,是虎你得卧着”,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所以,非得让你那个书生意气,见识见识什么叫攻于心计。于是,苏轼第一次在官场上亮相,就败在了老谋深算的韩琦手里。
但是,你也不能由此就把韩琦打入坏人的堆里。看《宋史•韩琦传》上的记录,韩琦还是一个不坏的宰相。出身世家,“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而且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只是久居相位,无甚作为,也不希望别人有所作为罢了。韩琦当年也是以第二名考取进士,算是文人当官,自然就有文人的通病——相轻。整治苏轼,只是文人相轻的惯性手段。这种手段,在苏轼也是有的。苏轼自称生性急躁,遇有不惬心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一次,他厌恶某诗人之诗,就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