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预备班到底是什么样的班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1:42:32
现在我就在辽宁省辽阳灯塔市的三中上学,就在中职预备班就读,当初来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在这个班就是比普通的班级学习进度慢`` 而且还可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但是我还不懂,请大家告诉我一下啊`!

坐落在山间的辽宁省辽阳县吉洞中学,是一所办学30多年的农村初中,今年破天荒有39名毕业生升入县中等职业学校。

校长王恩雷始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毕竟是学校开办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的学生升学,加上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共有72名,升学率提高了21%,其中升入职专的学生比2004年增加了30名。当了多年校长的他对记
者说:“抓两头才是完整的。”

所谓“两头”,前头指的是尖子生,后头指的则是“学困生”。“学困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社会,这些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农村进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从2004年开始,辽阳市政府实施了“以两次分流、两次架桥”,“初职中职教育一体化、中职高职教育直通车”为主要内容的辽阳市职业教育“金桥工程”,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推动后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完成“第一次分流、第一次架桥”,实现“初职中职教育一体化”

前几年,在辽阳农村,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太小,从而形成“瓶颈”,有限的高中阶段资源又被“普高热”夺走,使得农村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因升学无望而辍学;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有限,多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农村多数初等职业教育质量较差,缺少基地、师资、教材、经费和设备,甚至有的形同虚设。许多学生由于学不到真正的就业本领、也看不到就业前景而敷衍学业。

一位校长说,初中辍学表象是在初三,学不会,坐不住,可实际上在初二时“链条”就断了。学生流散于社会或农村,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

对于这些学生当然不是推出去,而是拉回来!辽阳市实施的所谓“二次分流”,一是指普通初中依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将初中三年级对文化课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或想升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集中起来,举办中职预备班,单独授课,此为“第一次分流”。中职预备班根据学生接受的实际适当减少难度进行中职预备教育,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各占50%。对中职预备班进行全面验收合格后,市教育局给予每生补助300元。以“双重”身份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免试升入对接的中职学校,完成“第一次分流、第一次架桥”,实现“初职中职教育一体化”。

二是采取“3+3”或“3+2”办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开设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