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有关“经济谈判”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6:30:12
案例:引子:我国从日本S汽车公司进口大批FP一l48货车,使用时普遍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此,我国向日方提出索赔。
中日双方在北京举行谈判。首先是卡车质量问题的交锋。日方深知,FP---148汽车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他们采取避重就轻策略,果不出我方所料,日方所讲的每一句话,言词谨慎,都是经过反复研究推敲的。毕竟质量问题与索赔金额有必然的联系。我方代表用事实给予回击,日方抨然一震,料不到自己的对手是如此精明,当然,我们考虑贵国实际情况不够。因为这批车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至于我国道路情况,诸位先生都已实地察看过,我们有充分理由否定那种属中国道路不佳所致的说法。"
日方转而对这批车辆损坏程度提出异议,"我方拿出商检证书:"这里有商检公证机关的公证结论,还有商检拍摄的
录像,对商检公证机关的结论,我们是相信的,无异议,我们是说贵国是否能做出适当的让步。否则,我们无法对公司交待。"
对FP一148货车损坏归属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日方一位部长不得不承认,这属于设计和制作上的质量问题所致。初战告捷,我方一位代表,专长经济管理和统计,精通测算,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不紧不慢地提出:"贵公司对每辆车支付加工费是多少?这项总额又是多少?""每辆l0万日元,共计58400万日元。日方又反问:"贵国提价是多少?""每辆16万日元,此项共95000万日元。"
日方问:"贵国报价的依据是什么?我方将车辆损坏的各部件,需要如何维修加固,花费多少工时,逐一报出单价。"我们提出这笔加工费不高。如果贵公司感到不合算,派员维修也可以。但这样一来,责公司的耗费恐怕是这个数的好几倍。日方对此测算叹服了:“贵方能否再压一点?”“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可以考虑,贵公司每辆出多少?”
“13万日元如何?”
"行。"
这项费用日方共支付77600万日元。但中日双方争议最大的项目,是间接
经济损失赔偿金,金额高达几十亿日元。
日方在谈这项损失费时,日方提出支付30亿日元。
在谈判桌上,我方报完每个项日和金额后,讲明这个数字测算的依据。

实话实说,你是学生,这是你的作业吧?
如果是论文,我建议你多看下中方代表说的“礼貌用语”,还有具体索赔数字,以及这一句 "如果贵公司有谈判的诚意,彼此均可适当让步。"这句能做不少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