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有些马哲的选择题不是和明白,问问大家,谢谢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8:25:37
关于马哲的几个简单问题,很是郁闷。

下列选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有:
A:世界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答案是B
问下,A为什么不是,是不是带精神的产物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观的只有人的心所产生的物体。
另外,B的复合和集合是一个意思吧。
C这句是什么意思。不是很明白。。。是说,世界就是些按照一些绝对观念所创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就存在: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经验论与唯理论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E: 一元论与二元论。

问下,C是什么意思?
另外,这题我也不知道选择什么。。。我都选上了。。。

关于一个概念的问题,我一直弄不太明白,关于物质的定义,马克思和列宁各有一个,但谁先说的?

一个是 物质是不依赖于认得意识,又能为人的。。。。
一个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到底他两人是谁先定义的?好像意思都差不多吧。反正都是唯物主义观点。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坚持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
B:抹煞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客观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

我不明白,答案是B,二元论的错误不就是世界统一性问题承认两个么。仅此而已吧。B又说的不是这个,为什么选他?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又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了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划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了哲学的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读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技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题到底应该选择什么呢?如何判断?我选的是A,但也说不出为什么。也不知道对不对。。。

这个是多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当做是主观感觉或者意思的产物,认为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灯光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AC是黑格尔的观点,还有 朱熹“天下物皆可理照”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理在事先”柏拉图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都是客观唯心,因为他们说的都是客观精神或原则。
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马赫的名言,马赫从小就触觉听觉什么的分外敏锐,大概都快赶上昆虫了,后来,成为资深物理学家的他就有了一个信念,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一种叫做“要素”的玩意儿组合成的。要素并非没有拍拖,它们和人的感觉始终粘一块儿,所以,有些要素组合后就呈现为空间,有些就呈现为烙饼,还有些就成为烙饼放空间里等发馊的时间。复合在这是组合在一起的意思。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这里的”异化“,指世界由绝对观念产生,绝对观念又受到物质世界的控制,“世界”指的是客观存在,要注意黑格尔作为客观唯心主义者,并不注重“物质”这一概念,他认为真正具有客观实在的是永恒的“精神”,这精神体现为三位一体,体现为逻辑上的正题、反题与合题,也就是他到处应用的三段论(可以阅读《逻辑学》或者《小逻辑》)。在正题阶段,一切都是存在的,在反题阶段一切都是异化的,在合题阶段则是统摄了正反二题以后的和解阶段。举个例子,一粒水稻种(正题)在变成水稻苗(反题)以后,已经不具有原来的属性,在反题里已经完全认不出正题了,但在水稻苗成熟后,就会发现反题本身也被否定,现在又变成了水稻种,并且不是一粒,而是多粒,是经过又一代繁殖后的多粒。在这一系列逻辑演变的过程中,水稻作为概念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是永恒的,它体现为无穷系列的繁殖再生,并且每一次的再生都被看做是水稻概念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现在再说一下楼主的问题,世界在这里就相当于真实的水稻,而绝对观念也就是刚才讲到的作为概念的水稻。绝对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具有现实的形态,而世界作为现实,必然是绝对观念的体现,也只有这样,这世界才配得上称为“现实”,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可以去看《小逻辑》。
这段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