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吴七术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2:13:45
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则说文种破吴是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九术与七术的翻译

史书记载:句践自回国后,心念会稽之耻,日欲复仇,乃卧薪尝胆,誓报国耻。当是时也,文种献计于越王句践。
文种之所献破吴之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为七术;一说为九术。为七术者,乃一日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日贵籴粟藁以虚其积聚,三日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日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日强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日积财练兵以承其弊。而《越绝书》所述之九术,多了“尊天事鬼”一术,其余皆有异曲同工之处。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记载: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此一说,我以为乃句践故意为难文种之说,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是君王有意要杀文种,当然需找一个让人觉得有理的罪名来置其之罪。又据《越绝书》与《吴越春秋》所载,句践灭吴的二十二年间,文种所献之计已一一实践。
文种进谏于越王句践的破吴之术,细细揣摩,实乃用兵之良策,与孙膑所著《孙子兵法》又有诸多切合点。《孙子兵法》之《始计篇》中就提及“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文种所献破吴之术中有捐货币以悦其君臣,其意为表面逢迎,使人以为忠于吴王,心怀复仇大计,却因实力尚且不足、敌强我弱而不得不采取软化政策,使敌疏于戒备,此所谓“利而诱之,卑而骄之”。而“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强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则采取的就是反间计,使吾子胥与夫差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达到“亲而离之”之效,最终除去了吴国的一根顶梁柱,一位忠臣,一名智勇双全的卓越将才。孙膑所述的“五事”己缺其一,乃“将”也。所献破吴之术的“诡”更在于向吴国借粮,又以熟蒸之粮偿之。吴国种其偿粮,结果颗粒无收,造成粮食危机。而历来都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国家一旦粮食匮乏,极易引起民心动荡,怨声哀道。后又借伯罴之口,说服夫差大举伐齐,战争又加剧了国家的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文种所献的破吴之术中还涉及“美人计”。以西施迷惑夫差,使其为博红颜笑,劳资劳民,建造馆娃宫,此举又引起吴国百姓的埋怨。所谓“道”已失,“法”亦失也。民心之所向才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文种的破吴之计其本质上正是基于这种民本思想的。
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敌对政治集团之间经济实力